第724章 入股皇家集团_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
笔趣阁 > 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> 第724章 入股皇家集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24章 入股皇家集团

  明末的藩王早被养成猪,他们除了贪婪一些,没有其他本事,无论流寇还是建奴都能轻松收拾他们。

  在遭遇到流寇威胁时,他们都会暗中给些好处以保平安。

  但他们对大明皇室却并不怎么在意,只要不太过分,朝廷不会对身为宗亲的他们下手,这也是一些资深的老王爷自我感觉良好的原因。

  朱慈烺是什么人?他软硬不吃随心所欲,只要他看着不爽就会收拾你,身为一个穿越者,他和这些王爷没有半点血缘关系。

  今天神武皇帝的表现极大震慑了这些藩王,他们发现神武皇帝真的和传说中一样,翻脸比翻书还快,说打就打。

  相比崇祯优柔寡断,神武皇帝心狠手辣果断无比,藩王们唯有选择屈服,心中都暗暗期盼皇帝不要做的太绝。

  朱慈烺看看垂头丧气的一众藩王,语气沉重的说道:

  “大明从洪武高皇帝至今,宗亲发展非常迅速,数量甚至达到三十万之多,已经变成明王朝的极大负担。

  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安稳,为了明王朝长久存在,皇室宗亲改革势在必行,作为现任大明皇帝,朕绝对不能让皇室宗亲变成威胁王朝的存在。

  在土地改革的同时,朕决定对皇室宗亲权贵制度进行改革,为了大明江山社稷,朕不怕落下千古骂名。”

  “朕决定,今后亲王和爵位不再世袭,每一代降一级,外戚没有军功严禁封爵,朕的子嗣也不例外,同样如此。

  大明皇室宗亲从亲王依次降级,直到降到奉国中尉为止不再降级。大明爵位从国公依次降级,直到男爵为止。

  当然,朕会解除你们多项限制,亲王可以招募亲卫,亲王两千,郡王一千,其他五百左右,下一级不超过五百人,可以根据自己能力而定。

  你们的后人可以自由行走,也可以入军,科考,做官,经商等等,正常百姓可以做的事情,你们后人都可以做。

  但要记住,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一定要约束本人和后人遵纪守法,若发现有人依靠宗亲身份胡作非为,宗人府必将严厉治罪。”

  朱慈烺这番话让在场藩王瞬间沸腾起来,开什么玩笑,不是土地改革吗?怎么突然开始削藩了,亲王以后都不再世袭。

  土地上交后,又依次降级,他们大量繁衍的后人岂不是要饿死,几乎所有藩王都不干了,纷纷起身抗议。

  刚才挨廷杖的三个亲王屁股还很疼,他们不敢挺身而出,只是在下面低声附和,连支持朱慈烺的潞王周王唐王三人都表示反对。

  朱慈烺这个决定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,彻底触碰到藩王们的逆鳞,在场藩王无一人支持他,连旁边的胡宝和岳洋脸色都变了。

  中国历史上,封官赐爵是非常普遍的做法,帝王通过这种做法,可以凝聚人心。

  不过,爵位跟官职有很大不同,官职更多是代表实权,爵位则是地位和待遇。

  而且,在规制中,爵位往往属于超品级,也就是高于一般官制规定的级别。

  明朝也是如此。在没有正式建国以前,朱元璋就开始给众人分封爵位。

  当时那种情况下,适当分封爵位,可以帮助朱元璋带领团队继续闯过难关。

  而明朝后来推行的这套封爵制度,虽然经过各种调整,但也是以这里为开始,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规例。

  在这套规例内,能够有机会被分封爵位的,名额极其有限。

  确切的说,只有拥有宗室、功臣、外戚三种身份的人,可以获得分封爵位的机会。

  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爵位中,待遇最高的是宗室,也就是皇族。宗室待遇高,最早也是从朱元璋时期确立下来的。

  朱元璋当皇帝以前,经过过一段非常凄惨的生活,他的父母兄弟早亡,可以依靠的亲人不多,这导致了朱元璋后来对宗室的厚待。

  当然,另一点也是因为,在朱元璋心目中,宗室地位的提高,有助于巩固朱姓江山的天下。

  为此,朱元璋还留下了很多家法规定,如《皇明祖训》等明文条例,告诉后世皇帝,要善待宗室。

  明朝宗室爵位被分为八等,除了被立为皇储的皇子外,其余皇子,一律分封亲王。亲王嫡长子,又可以承袭爵位。其余庶子,则被封为郡王。

  等到郡王以后,除了嫡长子继续承袭爵位以外。其余几个儿子的后代,爵位都会依次降低。

  降低顺序以镇国将军、辅国将军、奉国将军、镇国中尉、辅国中尉、奉国中尉为次序,代代递减。

  明朝对宗室的待遇极高,前期亲王除了可以获得封地外,还能够掌握兵权。虽然不过问地方政事,却可以指挥封地附近军队。

  虽然朱元璋以后,藩王权力被削减,不再掌握兵权。但是他们依然掌握封地。

  在封地内,亲王地位极高,他们可以修建豪华的王府。王府内有专门的官吏、护卫和宫人,数量极多。

  明朝规例,不让宗室从事士兵、农、工、商的行业,他们不受律法约束,只受王府管辖。

  即便犯了罪,也只是削爵成为庶民。但是,这些人依然可以得到朝廷发放的口粮。

  在宗室以下,便是功臣待遇较好。因为功臣在获得爵位后,基本都可以获得重要职位。不过,明朝的时候,对功臣的分封,其实并不算优待。

  尤其是文臣,明朝以武力奠定基业,建国初期,极为崇尚武力。朱元璋把功臣爵位定为五等,分别是公侯伯子男。

  只有军功够大,才可以封为公、侯的爵位,在分封时,武将因为有袭替制度的存在,最低封为侯爵,方便世袭。

  文官因为军功的存在,想要获得高级爵位,极为困难。公、侯的爵位,只有少数人有机会获得。

  子爵、男爵则是长期空置,后来被逐渐废除。所以,明朝功臣爵位就形成公、侯、伯三种爵位并存的情况。

  不过,到明朝中后期,因为伯爵规格的提高,武将大多只封伯爵。而文官的爵位,也基本到伯爵为止。

  除了宗室、功臣以外,外戚也可以获得封爵,外戚就是帝王母亲或妻子的娘家。

  明朝时,皇后嫔妃大多选自平民良家。所以当时的外戚地位大多不高,没有什么爵位。而皇帝常会以封爵的方式,提高外戚的地位,以示恩宠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ge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ge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